《Tech Talk》是一个采访系列,向您介绍MD ELEKTRONIK公司内外以及技术、创新和其他部门中的一些鼓舞人心的人物。
在本期节目中,我们采访了迈恩德公司国际客户全球销售副总裁Wolfgang Reitsamer。我们谈论他在迈恩德的工作

Wolfgang,请介绍一下你自己。你的工作中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我在迈恩德工作了13年,自始至终都在销售部门。自2016年以来,我一直专注于在全球范围内开拓新客户。为此,近年来我们在各个地区建立了组织结构,由此获得的新客户现已成为迈恩德的支柱。即便在同一个岗位上工作了近十年,我依然对赢得并说服新客户、与多元文化合作以及继续推动迈恩德的国际化进程充满热情当前地缘政治局势对汽车行业供应链的影响,以及整车制造商(OEM)和供应商如何应对这些挑战。
地缘政治局势已经很长时间不像现在这样动荡了。这对汽车行业的供应链有何影响?
近年来,局势一直紧张而复杂。当前的乌克兰和中东冲突持续扰乱地缘政治格局。尤其是乌克兰战争,对汽车行业造成了显著影响。俄罗斯天然气供应中断导致欧洲能源成本攀升,削弱了其竞争力。汽车行业失去了乌克兰这个有利的生产基地,它本有望成为东欧的核心支柱。工厂被关闭或出售,汽车供应商不得不重新投资,例如在北非。供应链因此被迫彻底重组。
最近数周,难以捉摸的美国关税政策也引发了市场动荡,股市波动即为明证之一。对于全球联网的汽车行业而言,惩罚性关税如同毒药,因为一辆汽车的生产过程会跨越众多国界。可靠全球贸易规则日益增加的这种不确定性,导致许多企业提前下单或建立安全库存,以预防潜在的供应瓶颈。例如苹果公司在2025年3月通过空运将大约150万台(约600吨)iPhone从印度运往美国,以规避美国即将对印度进口商品征收的26%关税。但这仅是短期对策。从中长期来看,包括汽车行业在内的许多市场参与者会更多地对价值链进行本地化布局,这无疑再次伴随着高额投资。因此地缘政治紧张态势首先推高了整条价值链上的成本水平,压缩了各参与方的财务空间,并危及其未来应对更大干扰的韧性。
关税将如何影响汽车市场的需求并影响全球销量?预计会出现怎样的价格走势?
一般来说,关税几乎总是导致最终价格的上升:无论是直接通过加价,还是间接通过改变生产与物流链。全球销售计划变得更加复杂,规模效应更难以实现。这对汽车市场的价格结构产生影响,从而影响需求。特别是中等价位车型受到的影响最大,15%到25%的价格上涨会显著影响购买决策并导致需求下降。而对于豪华车型来说,关税的影响通常较小。这部分客户对价格的容忍度更高。此外,由于高度个性化和高标准质量要求以及相对较小的产量,这种车型通常更依赖于小型、区域性供应商网络,这进一步限制了负面影响。而在美国,尤其是在欧洲地区,入门级车型则可能从保护主义措施中获益,并间接避免了成本更低的竞争产品威胁。但从中长线来看,这种车型领域也会面临更多挑战。由于这种车型技术相对简单,制造商更容易在新市场形成产能,比如比亚迪(BYD)计划于2025年建成的匈牙利工厂。因此贸易政策正逐步成为汽车制造商战略规划中的关键因素。
双源采购、友岸外包和近岸外包在主机厂和供应商当前的采购策略中扮演着什么角色?
这三种策略都旨在降低或分散风险并提高效率。双源采购,即从至少两个不同的供应商处采购相同的部件,长期以来一直是一种常见的风险分散手段。近岸外包,即将生产转移到主要销售市场的附近,近年来变得越来越重要。这个趋势是由新冠疫情引发的,它导致物流成本急剧增加。一方面,这种策略关注于缩短运输路线,在当前严格的二氧化碳排放规定下愈发显得关键;另一方面,这也关乎于进一步降低风险。如果美国继续坚持其关税政策,则在未来北美地区可能会看到更多的近岸外包,以避免关税。另一个被称为“友岸外包”的方面也在发挥作用。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会将供应链有针对性地转移到具有相似政治价值观、稳定框架条件和类似经济定位的国家。其目的在于进一步减少政治冲突或不期望依赖关系的风险。印度和其他东南亚国家目前正从美中贸易冲突中的这一趋势中获益。在某些情况下,友岸外包与近岸外包会重叠,因为这些基地往往地理位置上也较为接近。一个很好的例子便是欧洲主机厂和供应商在东欧邻国的生产基地。这些公司被视为是政治稳定的合作伙伴,且具有相似的价值观和经济联系,同时还受益于靠近欧洲汽车工厂、良好的基础设施和高素质劳动力。
当前的地缘政治发展也对原材料采购和物流产生了不利影响吗?
是的,例如俄罗斯和乌克兰在2022年之前是重要原料(例如半导体生产所需稀有气体氖气、铁矿石、铝或铜)的关键供应商。在此背景下,历史上形成的供应链不得不在极短时间内重新构建。欧盟为此成立了欧洲原材料联盟,其目标是关键原材料的多元化供应并加强本土生产。因此在德国萨克森-安哈尔特州的比特费尔德-沃尔芬市建立欧洲第一家锂精炼厂,每年最多可生产2万吨氢氧化锂,这足以供应约50万辆电动车辆的电池。此举旨在减少对中国的依赖。铜的情况也值得关注。中国在2023年生产了全球约45%的铜,这是车载网络的核心组成部分。顺便说一句,德国回收了50%的铜,这是一个极其明智且环保的措施,可以减少对进口的依赖。
在物流领域,保护全球海上航线将在未来成为一个重大议题,因为从华盛顿发出的信号非常明确:随着潜在冲突的增加,美国将继续减少其在这一领域的全球活动,例如与也门胡塞武装的冲突,他们最近袭击了通往苏伊士运河的重要入口。另外一个例子是马六甲海峡,全球20~25%的海运货物通过该海峡运输。尤其是日本和韩国的汽车制造商高度依赖这条路线来进口原材料。从历史上看,该海域曾是海盗活动的热点地区,尽管海军力量得到了增强,但船只被劫甚至遭受恐怖袭击的风险依旧存在。未来需要精确分析危险情况,以保持供应链的高效和稳健。
技术进步和创新能在多大程度上能够缓解这些依赖,特别是在电缆集束组装和车载网络生产领域?
核心要素是引入区域车载网络架构,以及由此带来的影响。在这种架构下,车辆被分成不同的区域,并各自配备本地的控制单元。这样不仅可以缩短线路长度、显著简化车载网络,从而减少材料消耗,同时还带来其他诸多好处。此外,还有许多部件的小型化。更细的电缆和更小的插头不仅可以节省空间,还可以进一步节省材料和重量。在生产方面,另一个杠杆是日益增长的自动化程度。自动化制造流程减少了对人工劳动的需求,使生产更加高效和灵活,并且允许更灵活地选择基地:靠近销售市场、远离地缘政治敏感区域。这增强了供应链的韧性,并有助于更快应对市场变化。尽管如此,由于车载网络具有特殊且非固定结构,在未来仍然会高度依赖人工操作,并因此继续依赖廉价的生产基地,包括较长的供应链。
MD ELEKTRONIK为应对所有地缘政治环境,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迈恩德在过去十年中,在汽车行业的重要区域(北美、东欧和中国)开设了三座新工厂。藉此贯彻我们“local for local”(本地服务本地)的策略。无论在哪里,我们都会尽可能从生产基地附近的多个供应商处获取原材料和部件。这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全球供应链的依赖,降低物流成本和对单个供应商的依赖。此外,我们在全球范围内采用自主研发和制造的生产设备,这些设备根据要求进行了优化,能够满足全球统一的质量标准,并进一步减少对外部企业的依赖。除了组织和结构上的措施,我们迈恩德还开发和生产自己的产品,以满足对尺寸、性能和资源效率日益增长的要求。最后但同样重要的是,我们还实施了主动且前瞻性的风险管理。我们持续分析可能的地缘政治干扰因素,制定替代方案,并制定具体的应急计划。通过这些举措,我们确保即使在充满挑战的时期,依然能成为客户可靠的合作伙伴。
Wolfgang,非常感谢你带来如此精彩的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