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ch Talk》是一个采访系列,向您介绍MD ELEKTRONIK公司内外以及技术、创新和其他部门中的一些鼓舞人心的人物。
在本期采访里,我们遇到了迈恩德公司技术产品管理经理Tobias Hartl。我们讨论了他的工作、主机厂(OEM)的平台战略、规模效应、标准化,以及这些因素对现代车载网络的影响。

Tobias,请跟我说一说你自己。你的工作中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我自2019年起加入迈恩德,最初担任国际客户部门的应用工程师,现负责多芯电缆部门的技术产品管理工作。
在此之前,我曾有六年时间在移动媒体主机领域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至今仍每日受益匪浅。我尤为热衷于与全球客户进行直接交流,并珍视与国际团队共同将新技术付诸实施的机会。
主机厂的平台战略旨在实现规模效应,在车载网络领域也是如此。然而当前市场却呈现出日益强烈的个性化需求趋势。这其中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随着每一代车型的演进,车载网络的重要性与复杂程度持续攀升。因此在开发车载网络部件时就必须充分考虑可扩展性,这一点至关重要。这既需要兼顾标准化平台要求,又必须满足特定车型的特点。然而这会引发目标冲突:标准化程度越高,就越难以满足“大规模定制”时代用户提出的各种个性化需求。所以有两种解决方案:要么在车辆中预先敷设大量”备用线路”,要么为每种可能的配置组合定制专属线路。这两种方案各有利弊,因此需要在实践中寻求折衷办法。这充分体现了在该领域协调规模效应与个性化需求所面临的挑战。
这对车载网络架构具体有何影响?
在向区域架构发展的过程中,车载网络模块化趋势日益显著。当前已不再采用单一贯穿式线束,而是根据车型配置组合多个模块或区段。 其基础是一个中央主干网络,用于各区域之间的连接以及各区域与中央控制单元的连接。每个区域配备独立的小型线束以连接局部元件。无需再为每款车型定制完全独特的主线束。这种模块化解决方案有一个共同的主干网络,每个区域只有几个因配置而异的模块,这简化了设计,允许在不同车型中重复使用经过验证的零部件,并大大缩短了开发周期。接口、连接器乃至整条线束的标准化也在同时推进。通过多功能重复使用经试验并被验证的元件,可以充分发挥规模效应。而复杂度降低的线束生产,反过来又简化自动化生产。这为摆脱纯手工生产模式提供了巨大潜力。将工业机器人与协作机器人引入生产,是开拓有优势的新生产设计的契机,因而在新开发项目之初就应予以考虑。
数据线路标准化应如何具体实施?
标准化对于实现规模效应至关重要。为此,机械和电气连接点必须统一定义。
在机械层面,这意味着例如需全面采用经过编码且相互匹配的兼容连接器。此外,对插拔连接器进行统一有助于将不同接口的数量降至最低。只有通过减少接口种类,才能降低设计复杂性并提高相同部件的使用率。如今已经频繁采用所谓的混合连接器,将电源和数据集成于单一插拔连接器中。这样每个模块所需的多个独立插头就变得多余,既简化了装配,又节省了材料、成本和空间。
随着生产过程日益自动化,检测工作量也随之减少。例如可以借助人工智能采用改进的无接触测试系统。
此外,在电气层面,较少的接口类型也意味着更少的故障源。然而这也带来了挑战。例如需要应对电磁兼容性(EMV)和热影响。标准化和简化的一个可能示例是车外后视镜模块,其中一条线路根据具体配置,可以同时承担盲区辅助、加热元件和周边摄像头的供电,以及用于辅助系统的数据传输。视频信号通过汽车以太网协议传输。因此无需多条独立线束。这节省了空间,减轻了重量,简化了装配。
你在多大程度上认为,可以通过基于软件的功能将未来的个性化更多地通过软件而非通过定制硬件来实现?
通过将功能以软件形式体现,可以进一步实现硬件的标准化。这意味着我们可以开发多功能线束,其物理结构保持不变,但根据软件激活可实现不同的功能。因此某些配置可以预先配备,但在以后仅通过软件激活或扩展即可完成,例如通过空中下载(OTA)更新。后座娱乐系统便是绝佳示例。第二排座椅线束可设计为既支持基础USB充电功能,又能通过相同插拔连接器和数据线路实现配备显示屏、触摸控制及流媒体功能的完整媒体模块。用户可在以后决定是否启用该功能。像应用程序集成、额外媒体来源或屏幕镜像等新功能也可以在事后通过软件补充,而无需新增硬件或电缆连接。对制造商而言,这意味着线束的品种更少、订单量更大,从而带来明显的规模效应,并孕育全新收入来源的潜力。对终端用户而言,则是在车辆整个生命周期内获得最大灵活性和个性化的额外价值。从线束设计的角度看,基于软件的数字孪生与自动布线等工具,亦能在开发阶段就实现优化提升。
MD ELEKTRONIK在向未来模块化、区域化车载网络转型中扮演何种角色?
我们MD ELEKTRONIK采用全方位的方法参与模块化与区域化车载网络的共同构建,旨在最大限度地发挥规模效应。我们的重点不仅在于提供成套组件,更在于与客户共同开发最优解决方案。这项工作自插拔连接器的研发以及自有生产设备与自动化解决方案的开发与建设阶段即已开始凭借产品与生产领域的专业知识相结合,我们能够积极支持客户实施下一代车载网络架构,并提供可适配各类平台战略的灵活量产解决方案。
Tobias,非常感谢你带来如此精彩的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