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ch Talk》是一系列访谈,向您介绍MD ELEKTRONIK公司内外,以及技术、创新等领域的一些鼓舞人心的人物。
在本期访谈中,我们有幸与日本办事处的产品经理Teddy(石田哲郎)会面,共同探讨了日本与中国汽车行业的现状,以及在亚太地区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Teddy,请告诉我们一些你的个人情况。到目前为止,你的职业道路是怎样的,是什么让你来到MD ELEKTRONIK公司?
好的,当然可以。我叫石田哲郎,或者简称Teddy。我与妻子和女儿居住在日本东京。 我的职业生涯始于笔记本电脑工程师。那时笔记本电脑刚刚进入市场。在转向汽车行业之前的17年里,我开发了许多用于计算和机器人的连接器。过去18年,我在汽车供应商行业的三家全球巨头中担任过多种工程与项目管理职务,并于2023年加入MD ELEKTRONIK集团。
推动中国和日本汽车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是什么?它们有何不同?
中国汽车与日本汽车行业皆由创新驱动,但策略重心有所不同。中国的增长得益于政府对电动汽车(BEV)的大力扶持,这使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中国对电动汽车基础设施的投资,例如充电站和换电站,进一步加速了这一趋势。然而日本正在强调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作为一种过渡技术,同时也在投资氢燃料电池。这种方法体现了日本通过平衡混合动力、电动和氢能技术,来实现未来移动出行解决方案多样化的更广泛策略。
日本与中国的汽车市场消费者偏好有何不同?
日本与中国消费者偏好存在显著差异,这反映了各自独特的文化与经济背景。在日本,消费者对紧凑、高效的轻型汽车(Kei车,参见下方解释)有着强烈需求。相比之下,中国消费者则越来越青睐大型车辆,尤其是SUV(运动型多用途汽车),这类车型被视为地位的象征,而且适合家庭使用。中国新兴中产阶级日益青睐宽敞且功能丰富的SUV,它既适合城市驾驶又适应乡村路况。同时受政府激励政策及向可持续发展坚定迈进的双重推动,中国市场的电动汽车销量正迅猛增长。
你能解释一下什么是Kei车及其在日本的意义吗?
当然可以!Kei车,也被称为“轻型汽车”,是一种独特的小型高效车辆,自1949年推出以来在日本汽车文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汽车最初是为了向战后日本消费者提供经济实惠交通工具而设计。Kei车以其紧凑的尺寸为特点,发动机排量限制在660cc,非常适合在日本狭窄的街道和拥挤的城市区域行驶。多年来,Kei车已演变为多种车型,包括卡车和厢式货车,因其小巧尺寸却能承载可观货物,尤其受到小型企业主的青睐。日本政府通过税收优惠和较低的保险费率支持Kei车的普及,使其成为经济实惠的选择。此外,这些车辆因其独特设计、燃油经济性以及拥有典型日本车辆的文化吸引力,赢得了年轻一代的狂热追随。在日本销量最大的电动汽车是日产的Sakura。Sakura是一款Kei车。虽然功率不大,体积不大,但是很智能,而且适合日本消费者的需求和条件,因此在日本广受欢迎。
日本与中国在自主驾驶车辆的部署方面有何不同?
日本与中国在自主驾驶车辆(AV)技术方面均处于领先地位,但由于监管和市场条件的不同,两者策略与进展也有所不同。中国在自主驾驶车辆研发方面进展迅猛,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支持、灵活的法规以及重视将人工智能融入城市环境。这使得测试与部署进程加快,尤其在已经在测试自主出租车服务的主要城市。相比之下,日本的进展更显慎重,强调严格的安全标准和数据隐私。尽管这减缓了部署速度,但日本在将自主驾驶车辆技术与机器人技术结合方面表现出色,特别是在老年护理和物流等特定领域。不同的监管环境塑造了各国自主驾驶车辆创新的不同路径。
日本与中国的公司如何应对车载数据传输的挑战,特别是交通安全、数据安全和可靠性方面的挑战?
先进的数据传输技术是自主驾驶的支柱,使车辆的系统能够提供所需的性能和可靠性。在日本与中国,汽车制造商正在大力投资先进的车载网络,以应对联网车辆带来的挑战。丰田、日产和本田等日本公司正在与微软、NTT 和瑞萨等科技巨头合作开发包括5G网络在内的系统,这些系统对实时车辆通信和增强安全功能至关重要。这些合作还专注于确保数据安全,强调保护车辆免受网络攻击和未经授权的访问。中国的比亚迪、蔚来和小鹏等领先的汽车制造商也在推进这些系统,通常通过内部开发或战略合作来实现解决方案。例如小鹏汽车与阿里巴巴合作,整合云技术,以增强数据处理和车辆连接。虽然两国都重视数据安全,但中国尤其注重防止可能将敏感信息泄露给外国实体的数据泄露,这反映了更广泛的国家安全担忧。而日本的做法则更侧重于保护车辆免受外部网络威胁,并确保在实时驾驶场景中的数据可靠性。
日本与中国的供应链管理和采购策略有何主要区别?
日本与中国的供应链管理和采购策略体现了两国的工业理念和经济环境。中国的公司通常采用单一供应商策略,利用与国内供应商的密切关系来降低成本并保持对供应链的控制。这种方法与中国注重规模、速度和成本效率的做法相符,这对于保持其全球制造业强国的地位至关重要。此外,中国政府对当地供应商的支持强化了这一策略,使公司能够快速扩大生产规模并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相比之下,日本公司则强调由质量、风险管理和长期合作伙伴关系承诺驱动的多供应商策略。丰田和本田等日本汽车制造商经常与供应商网络合作,以确保其供应链的冗余和弹性。这种方法可以减轻自然灾害和供应中断等风险,鉴于日本容易受到地震和其他环境风险的影响,这种方法尤为重要。此外,日本公司高度重视与供应商建立信任与长期合作关系,通过紧密协作推动高质量生产和创新。
MD ELEKTRONIK集团在行业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你认为我们的优势何在?
汽车行业正处于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之中。从供应商的角度来看,最大的影响在于传统企业已不再是唯一的参与者。诸如中国的小米和日本的索尼等拥有深厚软件专业知识的电子公司,正对传统企业构成挑战。这些“新主机厂”能够比传统主机厂更轻松地利用新的数据转换技术,这使得它们成为强有力的竞争者,尤其是在电动汽车和自主驾驶等大趋势面前。迈恩德作为汽车行业的技术合作伙伴,已深耕逾30载。我们凭借与一级供应商及主机厂间的信任与协作,赢得了良好声誉。迈恩德不仅与传统主机厂及一级供应商携手并进,还与半导体企业和供应商紧密合作,视野绝不仅限于自身产品,更是从芯片到芯片的全局考量。这种全面视角结合我们的全球布局和前瞻性产品研发,使迈恩德成为推动汽车行业全球数字化转型中强大且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
Teddy,非常感谢这次有趣的访谈!